今天来到桃园天使发展中心
民国七十年左右是台湾特殊需求孩子的转捩点。开始被一些敏感时代需要的先驱者注意到的年代。民国75年(1986年)来自爱尔兰的天主教圣高隆庞会陈发义神父,以及美籍玛琍诺会方嘉安、林嘉瑞两位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传教士。
先后在桃园、彰化、竹南、埔里等地,分别协助当地天主教会成立天使等7所启智中心,希望好好的服务社区中的身心障碍孩童「天使启智中心」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诞生、设立了,并於民国79年向政府正式申请立案为「天使启智日间托育中心」

民国83年12月,创办人陈发义神父调职回爱尔兰,民国84年(1994年)由来自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纪百禄神父,接任天使发展中心院牧。纪百禄神父於民国76年(1987年)奉派来台,进入花莲县瑞穗乡原住民部落服务,在传播福音过程的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阿美族语,这也是他在台湾学会的第一种语言。

由於他能说阿美族语,相当受到当地人的爱戴,他在此地服务长达七年,直到民国84年(1994年)奉派至桃园市八德区大湳天主堂服务,也开始与天使发展中心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纪百禄神父在桃园服务的这段时间,身边常围绕著一些孩子,或许是家庭变故乏人照料的原住民孩童,或许是心智障碍的孩子与家庭。他常将善款、物资、歌声、问候与祈祷等等温暖,送到需要帮忙的弱势家庭中。
他还带领了一群由智能障碍者、家长、青年志工们组成的「信心与光亮」团体,让许多家有身心障碍者的家庭能够走出来,甚至成为帮助其他弱势家庭的助人者。纪神父曾说:「最小的弟弟是上天给我的礼物」也因为这位有自闭症特质的弟弟,让排行老大的他从九岁起就要照顾这位弟弟,也因此让他吸收许多关於自闭症与身心障碍的知识。
由於提供服务的房舍老旧不堪,历经无数艰难,在聚集各界爱心捐款与配合政府补助款之下,於民国85年开始改建,并暂迁大湳天主堂提供服务。民国92年5月新建大楼完成,继续为社区中心智障碍大、小朋友,提供更多元与优质的服务。

同时,纪神父也看到天使发展中心服务孩子的家长对他们的未来忧心,深深觉得他们需要有「第二个家」,拥有虽然没有血缘,却能彼此相依、互相照顾与学习的家人,也因此展开了另一段更为艰难的任务,在无任何政府补助款的情况下~
筹设「爱家发展中心」这让纪神父往来奔走法国,四年间向修会、亲友、法国民众募得三千万元,筹建立案完成爱家发展中心,并开始了天使与爱家发展中心的共同服务。
纪神父在台湾服务近三十年,於民国104年(2015年)获内政部颁发绩优外籍人士荣誉,后因病痛与母亲罹患癌症回法国陪伴母亲走完人生旅程,为纪神父而言,更为弥足珍贵的,大概是他在台湾接触过的迷人文化、一起度过艰难时光的人们。
纪神父常开玩笑说:「我是一位神父,就像你们台湾的和尚一样,没有办法生小孩,不过现在有了这些小孩,我应该也不需要去生小孩了。」

民国107年12月,来自韩国的圣高隆庞会石镇旭神父,由天主教会新竹教区任命为「天使发展中心」与「爱家发展中心」的院牧,继续陪伴天使、爱家发展中心在爱中成长。



希望暖心的一点点小心力,能够帮助到身心障碍的孩子,就如同天使的宗旨:有人的地方就有爱,有爱的地方就有希望。
只要社会善意的缘分相遇与汇集,终究能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,留下多样人类生命的许多有趣、有意义的生活片段,这故事、这篇章、由你我一起共同谱写。